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新聞法律與倫理
Media Law and Ethics 
開課學期
104-1 
授課對象
社會科學院  新聞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洪貞玲 
課號
JOUR7084 
課程識別碼
342 M300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必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四7,8,9(14:20~17:20) 
上課地點
新聞103 
備註
限本系所學生(含輔系、雙修生)
總人數上限:26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41JOUR7084_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1. 基本認識 – 新聞倫理、法律與法體系、立法過程及法律資料查詢、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
2. 傳播內容規範 – 誹謗、隱私權、猥褻、置入性行銷、著作權
3. 傳播結構規範 –市場結構及媒介所有權、記者勞動權與自主權 

課程目標
新聞人應該具備什麼能力呢?除了編採製作新聞的技巧、廣泛的社會關懷、特定領域的專業知識外,也應該具備基本的新聞倫理與法律常識。因為倫理與法律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共同規範,提供了新聞傳播相關活動的準則。
為了使新聞所學生認識新聞倫理與法律,本課程將探討與新聞傳播相關之倫理與法律議題,使學生了解倫理的內涵、傳播法體系、規範內容及演變。學生修習這門課,將有助於了解新聞傳播相關之倫理與法律規範、奠定傳播法律與政策研究之基礎;未來從事傳播工作時,期能發揮專業職權,保護自己及他人權益、善盡媒體的社會責任。
 
課程要求
第一週9/17
課程簡介:新聞專業、法律與倫理
新聞影片欣賞及討論
第二週 9/24
基本認識:新聞倫理
鄭郁欣、林佳誼、蔡貝侖(譯)(2008)。《探究新聞倫理》。台北:韋伯。(選讀:第一章(PP.1-21)、第三章(PP.47-70)
邱啟明 (2011)。〈傳播倫理與媒介第四權〉,鈕則勳、賴祥蔚(編)《傳播倫理與法規》,頁67-87。台北﹕威仕曼。
劉蕙苓(2015)。〈數位匯流下的倫理自覺與抉擇: 以台灣電視記者引用新媒體素材為例〉,《傳播與社會》,33:85-118。
*討論:新聞存在的價值與目標為何?新聞業是否需要專業倫理?新聞倫理的內涵是什麼?新聞倫理面臨哪些挑戰?
第三週 10/1
基本認識:法體系與傳播法、法律資料查詢
李太正等 (2003)。〈法的意義與法學中的基本概念〉,《法學入門》,頁1-37。台北:元照。
何吉森 (2011)。〈我國傳播法規範體系〉,鈕則勳、賴祥蔚(編)(2011)。《傳播倫理與法規》,頁3-39。台北﹕威仕曼。
*比例原則之討論,參考周政保亮槍案、蘋果日報下架案
*法律資料檢索,參考立法院法律系統、全國法規資料庫、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、NCC網站
第四週10/8
基本認識:言論自由、新聞自由
林子儀 (1993)。〈新聞自由的意義及其理論基礎〉,《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》,頁61-131。台北︰月旦。
劉靜怡 (2009)。(數位時代的記者特權:以美國法制之發展為論述中心),《新聞學研究》,98:139-192。
*參考與言論自由有關的大法官會議釋憲文:釋字第364號、第414號、
第445號、第577號、第689號


第五週10/15
傳播內容規範:隱私權
廖福特 (2006)。〈個人影像隱私與新聞自由之權衡──Von Hannover 及Peck判決分析與台灣借鏡〉,《政大法學評論》,91:145-198。
黃維幸 (2011)。〈新聞採訪與隱私的衝突與平衡──兼評釋字第六八九號〉,《月旦法學雜誌》,197:5-31。
張永明 (2011)。〈狗仔跟拍之憲法議題──評司法院釋字第六八九號「狗仔跟拍」解釋〉,《月旦法學雜誌》,197:32-46。
*參考獨家報導販售璩美鳳光碟案、壹週刊報導小S等人搖頭派對案、蘋果日報跟拍小開案、大法官解釋文689號
第六週10/22
傳播內容規範:誹謗
柯耀程 (2004)。〈檢視刑法誹謗罪之正當性—從釋字第五○九號解釋與新新聞案觀察〉,《月旦法學雜誌》,111: 173-184。
許家馨 (2012)。(言論自由與名譽權的探戈:我國名譽侵權法實務與理論之回顧與前瞻,《政大法學評論》,128: 203-260。
*參考大法官會議釋字509號、呂秀蓮嘿嘿嘿案、張俊宏告李敖案、謝國樑告新頭殼案、盛治仁告馮光遠案
第七週 10/29
傳播內容規範:猥褻與妨害風化
林志潔 (2007)。〈誰的標準?誰來判斷?刑法第235條散布猥褻物品罪及相關判決評釋〉,《月旦法學雜誌》,145: 80-95。
李仁淼 (2003)。(網際網路與表現自由-自表現自由的觀點,思考網路色情資訊規制問題〉,《月旦法學雜誌》,103: 138-165。
洪貞玲、劉昌德、唐士哲 (2012)。〈商業媒體內容管制:從國家威權到社會共管〉,媒改社、劉昌德(編):《豐盛中的匱乏—傳播政策的反思與重構》,頁113-146。台北﹕巨流。
*參考大法官會議釋字第407號、第617號及第623號、晶晶書庫案、何春蕊性教學網站案、台鐵性愛趴案
第八週11/5
校外參訪


第九週11/12
傳播內容規範:置入性行銷
陳炳宏 (2005)。〈探討廣告商介入電視新聞產製之新聞廣告化現象:兼論置入性行銷與新聞專業自主〉,《中華傳播學刊》,8: 209-246。
洪貞玲 (2011)。〈政府宣傳的界限:以美國法為借鏡〉,《中華傳播學刊》,20: 3-24。
林麗雲 (2011)。〈英國電視置入性行銷之管制:辯論與改變〉,《中華傳播學刊》,20: 45-63。
*參考NCC廣電三法修正草案、節目廣告化或廣告節目化認定原則、NCC懲處媒體廣告違法記錄、反政府置入性行銷運動及預算法修法
第十週11/19
案例分析:報告及討論
第十一週11/26
案例分析:報告及討論
第十二週12/3
傳播內容規範:著作權
尤英夫 (2005)。〈著作權法與媒體〉,《大眾傳播法》,頁67-100。台北︰世紀法商雜誌。
闕光威 (2007)。〈對著作權保護範圍擴張的因應-合理使用實務與理論基礎之研究〉,《政大智慧財產評論》,5(2): 53-81。
葉玟妤 (2006)。〈合理使用/ 轉載 / 引用篇〉,《媒體人的法律保護》,頁207-235。台北︰商周出版。
*參考經濟部智財局網站、著作權合理使用相關判決、著作權法修正案、幾米告江蕙MV侵權、蘋果日報告聯合晚報照片侵權、NOW.in 關站事件
第十三週12/10
傳播結構規範:媒介市場、所有權
劉靜怡 (2011)。〈媒體所有權、觀點多元化與言論自由保障:美國法制的觀察〉,《台大法學論叢》, 40(3): 1089-1174。
黃銘輝 (2009)。〈法治行政、正當程序與媒體所有權管制-借鏡美國管制經驗析論NCC對「旺旺入主三中」案處分之合法性與正當性〉,《法學新論》,17: 105-149。
*參考三中媒體轉手案、大富購併凱擘案、旺中購併中嘉案、旺中購併壹傳媒案、NCC制定廣播電視壟斷防制與多元維護法草案

第十四週12/17
傳播結構規範:工作者權益
翁秀琪 (1992)。〈工作權與新聞記者之自主性〉,翁秀琪、蔡明誠(編)《大眾傳播法手冊》,頁297-327。台北︰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。
劉昌德 (2008)。〈大媒體,小記者:報禁解除後的新聞媒體勞動條件與工作者組織〉,《新聞學研究》,95:239-268。
王毓莉(2014)。〈台灣新聞記者對「業配新聞」的馴服與抗拒〉,《新聞學研究》,119: 45-79。
*參考聯合報徐瑞希案、中時中南編裁撤案、民生報停刊案、中晚停刊案、年代記者解聘案
第十五週12/24
專題演講
第十六週12/31
辯論賽
第十七週 1/7
辯論賽
第十八週 1/14
繳交期末報告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每週三 14:00~16:00 
指定閱讀
尤英夫 (2000)。《新聞法論(上)(下)》。台北︰世紀法商雜誌。
尤英夫 (2005)。《大眾傳播法》。台北︰世紀法商雜誌。
石世豪 (2009)。《我國傳播法制的轉型與續造》。台北:元照。
李太正等 (2003)。《法學入門》。台北:元照。
林子儀 (1993)。《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》。台北︰月旦。
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(編)(2009)。《台灣傳媒再解構》。台北︰巨流。
陳銘祥等 (2010)。《科技與法律》。台北:元照。
翁秀琪、蔡明誠(編)(1992)。《大眾傳播法手冊》。台北︰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。
馮建三 (2012)。《傳媒公共性與市場》。台北︰巨流。
媒改社、劉昌德(編)(2012)。《豐盛中的匱乏—傳播政策的反思與重構》。台北﹕巨流。
鈕則勳、賴祥蔚(編)(2011)。《傳播倫理與法規》。台北﹕威仕曼。
葉玟妤 (2006)。《媒體人的法律保護》。台北︰商周出版。
鄭郁欣、林佳誼、蔡貝侖(譯)(2008)。《探究新聞倫理》。台北:韋伯。
作者: Karen Sanders. Ethics and journalism.
瞿海源 (2011)。《國會及電視媒體改革建議案》。台北︰巨流。
謝哲勝等 (2004)。《網路法律常識》。台北︰翰蘆。
Carter, T. B., Franklin, M. A. & Wright, J. B. (2001). The first amendment and the fourth estate, 8th ed. New York: Foundation Press.
Creech, K. C. (2000). Electronic media law and regulation, 3rd ed. New Delhi: Focal Press.
Franklin, M. A., Anderson, D. A. & Lidsky, L. B. (2005). Mass Media Law: Cases and Materials, 7th ed. New York: Foundation Press.
Overbeck, W. (2005). Major principles of media law, 16th ed. Toronto: Wadsworth.
Zelezny, J. D. (2004). Communications law: Liberties, restraints, and the modern media, 4th ed. Toronto: Wadsworth.
 
參考書目
尤英夫 (2005):《大眾傳播法》。台北︰世紀法商雜誌。
石世豪(2009):《我國傳播法制的轉型與續造》。台北:元照。
李太正等 (2003) ︰《法學入門》。台北:元照。
林子儀 (1993):《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》。台北︰月旦。
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(編)(2009):《台灣傳媒再解構》。台北︰巨流。
翁秀琪、蔡明誠(編)(1992)︰《大眾傳播法手冊》。台北︰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。
彭心儀(編) (2004):《資訊通信法律論文精選》。台北: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。
媒改社、劉昌德(編) (2012):《豐盛中的匱乏—傳播政策的反思與重構》。台北﹕巨流。
鈕則勳、賴祥蔚(編) (2011):《傳播倫理與法規》。台北﹕威仕曼。
葉玟妤 (2006)︰《媒體人的法律保護》。台北︰商周出版。
戴豪君等 (2005)︰《數位科技法律大未來》。台北︰書泉。
Carter, T. B., Franklin, M. A.& Wright, J. B. (2001). The first amendment and the fourth estate, 8th ed. New York: Foundation Press.
Creech, K. C. (2000). Electronic media law and regulation, 3rd ed. New Delhi: Focal Press.
Franklin, M. A., Anderson, D. A.& Lidsky, L. B. (2005). Mass Media Law: Cases and Materials, 7th ed. New York: Foundation Press.
Overbeck, W. (2005). Major principles of media law, 16th ed. Toronto: Wadsworth.
Zelezny, J. D. (2004). Communications law: Liberties, restraints, and the modern media, 4th ed. Toronto: Wadsworth.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課堂參與 
30% 
 
2. 
課堂導讀 
20% 
 
3. 
案例分析 
20% 
 
4. 
辯論賽及學期報告 
30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17  課程簡介:新聞專業、法律與倫理
新聞影片欣賞及討論
 
第2週
9/24  基本認識:新聞倫理
鄭郁欣、林佳誼、蔡貝侖(譯)(2008)。《探究新聞倫理》。台北:韋伯。(選讀:第一章(PP.1-21)、第三章(PP.47-70)
邱啟明 (2011)。〈傳播倫理與媒介第四權〉,鈕則勳、賴祥蔚(編)《傳播倫理與法規》,頁67-87。台北﹕威仕曼。
劉蕙苓(2015)。〈數位匯流下的倫理自覺與抉擇: 以台灣電視記者引用新媒體素材為例〉,《傳播與社會》,33:85-118。
*討論:新聞存在的價值與目標為何?新聞業是否需要專業倫理?新聞倫理的內涵是什麼?新聞倫理面臨哪些挑戰?
 
第3週
10/01  基本認識:法體系與傳播法、法律資料查詢
李太正等 (2003)。〈法的意義與法學中的基本概念〉,《法學入門》,頁1-37。台北:元照。
何吉森 (2011)。〈我國傳播法規範體系〉,鈕則勳、賴祥蔚(編)(2011)。《傳播倫理與法規》,頁3-39。台北﹕威仕曼。
*比例原則之討論,參考周政保亮槍案、蘋果日報下架案
*法律資料檢索,參考立法院法律系統、全國法規資料庫、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、NCC網站
 
第4週
10/08  基本認識:言論自由、新聞自由
林子儀 (1993)。〈新聞自由的意義及其理論基礎〉,《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》,頁61-131。台北︰月旦。
劉靜怡 (2009)。(數位時代的記者特權:以美國法制之發展為論述中心),《新聞學研究》,98:139-192。
*參考與言論自由有關的大法官會議釋憲文:釋字第364號、第414號、
第445號、第577號、第689號
 
第5週
10/15  傳播內容規範:隱私權 廖福特 (2006)。〈個人影像隱私與新聞自由之權衡──Von Hannover 及Peck判決分析與台灣借鏡〉,《政大法學評論》,91:145-198。黃維幸 (2011)。〈新聞採訪與隱私的衝突與平衡──兼評釋字第六八九號〉,《月旦法學雜誌》,197:5-31。張永明 (2011)。〈狗仔跟拍之憲法議題──評司法院釋字第六八九號「狗仔跟拍」解釋〉,《月旦法學雜誌》,197:32-46。*參考獨家報導販售璩美鳳光碟案、壹週刊報導小S等人搖頭派對案、蘋果日報跟拍小開案、大法官解釋文689號 
第6週
10/22  傳播內容規範:誹謗
柯耀程 (2004)。〈檢視刑法誹謗罪之正當性—從釋字第五○九號解釋與新新聞案觀察〉,《月旦法學雜誌》,111: 173-184。
許家馨 (2012)。(言論自由與名譽權的探戈:我國名譽侵權法實務與理論之回顧與前瞻,《政大法學評論》,128: 203-260。
*參考大法官會議釋字509號、呂秀蓮嘿嘿嘿案、張俊宏告李敖案、謝國樑告新頭殼案、盛治仁告馮光遠案
 
第7週
10/29  傳播內容規範:猥褻與妨害風化
林志潔 (2007)。〈誰的標準?誰來判斷?刑法第235條散布猥褻物品罪及相關判決評釋〉,《月旦法學雜誌》,145: 80-95。
李仁淼 (2003)。(網際網路與表現自由-自表現自由的觀點,思考網路色情資訊規制問題〉,《月旦法學雜誌》,103: 138-165。
洪貞玲、劉昌德、唐士哲 (2012)。〈商業媒體內容管制:從國家威權到社會共管〉,媒改社、劉昌德(編):《豐盛中的匱乏—傳播政策的反思與重構》,頁113-146。台北﹕巨流。
*參考大法官會議釋字第407號、第617號及第623號、晶晶書庫案、何春蕊性教學網站案、台鐵性愛趴案
 
第8週
11/05  校外參訪 
第9週
11/12  傳播內容規範:置入性行銷
陳炳宏 (2005)。〈探討廣告商介入電視新聞產製之新聞廣告化現象:兼論置入性行銷與新聞專業自主〉,《中華傳播學刊》,8: 209-246。
洪貞玲 (2011)。〈政府宣傳的界限:以美國法為借鏡〉,《中華傳播學刊》,20: 3-24。
林麗雲 (2011)。〈英國電視置入性行銷之管制:辯論與改變〉,《中華傳播學刊》,20: 45-63。
*參考NCC廣電三法修正草案、節目廣告化或廣告節目化認定原則、NCC懲處媒體廣告違法記錄、反政府置入性行銷運動及預算法修法
 
第10週
11/19  案例分析:報告及討論 
第11週
11/26  案例分析:報告及討論 
第12週
12/03  傳播內容規範:著作權
尤英夫 (2005)。〈著作權法與媒體〉,《大眾傳播法》,頁67-100。台北︰世紀法商雜誌。
闕光威 (2007)。〈對著作權保護範圍擴張的因應-合理使用實務與理論基礎之研究〉,《政大智慧財產評論》,5(2): 53-81。
葉玟妤 (2006)。〈合理使用/ 轉載 / 引用篇〉,《媒體人的法律保護》,頁207-235。台北︰商周出版。
*參考經濟部智財局網站、著作權合理使用相關判決、著作權法修正案、幾米告江蕙MV侵權、蘋果日報告聯合晚報照片侵權、NOW.in 關站事件
 
第13週
12/10  傳播結構規範:媒介市場、所有權
劉靜怡 (2011)。〈媒體所有權、觀點多元化與言論自由保障:美國法制的觀察〉,《台大法學論叢》, 40(3): 1089-1174。
黃銘輝 (2009)。〈法治行政、正當程序與媒體所有權管制-借鏡美國管制經驗析論NCC對「旺旺入主三中」案處分之合法性與正當性〉,《法學新論》,17: 105-149。
*參考三中媒體轉手案、大富購併凱擘案、旺中購併中嘉案、旺中購併壹傳媒案、NCC制定廣播電視壟斷防制與多元維護法草案
 
第14週
12/17  傳播結構規範:工作者權益
翁秀琪 (1992)。〈工作權與新聞記者之自主性〉,翁秀琪、蔡明誠(編)《大眾傳播法手冊》,頁297-327。台北︰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。
劉昌德 (2008)。〈大媒體,小記者:報禁解除後的新聞媒體勞動條件與工作者組織〉,《新聞學研究》,95:239-268。
王毓莉(2014)。〈台灣新聞記者對「業配新聞」的馴服與抗拒〉,《新聞學研究》,119: 45-79。
*參考聯合報徐瑞希案、中時中南編裁撤案、民生報停刊案、中晚停刊案、年代記者解聘案
 
第15週
12/24  專題演講 
第16週
12/31  辯論賽 
第17週
1/07  辯論賽